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管理制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关于加强教学实习工作的实施方案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9-15     浏览次数: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实习工作的意见》(陕教〔2017〕10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大学生实习教学工作,规范实习的关键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建设产学研紧密结合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办学定位,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目标,以实习内容与组织方式改革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为主线,大力推进综合性实习,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实习管理机制,明确校院两级实习管理职责,加大过程监督,严格安全管理,健全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推动我校教学实习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实习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常务副校长任常务副组长,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和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处室及院(系)负责人组成,负责全校教学实习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实习教学基本建设和改革工作,研判实习中的重大政策问题。

教务处和研究生院作为教学实习工作管理、协调和监督机构,全面管理学生的实习教学工作。

各学院(系)成立由院(系)领导、学科专业负责人、实习教师及辅导员等组成的工作组,依据实习计划和实施方案,全面组织实施各项教学实习工作。

三、主要举措

(一)优化农林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按照“立足校内、联系区域、拓宽区外”的布局,依据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系统建设实验教学、认知实习、专业技能训练、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实习等综合化开放性、分层分类的实践教学体系。

农科类专业要紧密结合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构建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与科技推广服务相结合、与为农村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工科类专业要根据我国现代工业、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与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理科类专业要加强科学理论与应用技术的有机结合,构建先进成果应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文科类专业要注重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构建文理综合、体现“三农”特色、服务农村社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进一步加大推广试验示范基地的教学资源与条件建设,为学生参加教学实习、科研创新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实习环节提供更多的资源保障。

(二)加强教学实习的安全保障

安全保卫部门加强对各院(系)教学实习的安全教育与安全保障,构筑实习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教学实习全程安全。

一是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各院(系)要在教学实习开始前,专门对所有实习学生开展动员大会,进行安全法规、劳动纪律、应急预防等方面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要与校外实习单位建立协同保障机制,共同管理学生实习活动,防止意外不安全事件发生。

二是做好出行安全保障。学校统一安排专车接送实习学生。较远的实习基地,由指导老师带队,统一出行。为外出实习学生购买保险,维护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人身权益。

三是建立应急预案。针对大规模学生野外台站如火地塘林场等实习,建立对突发灾情及意外险情等应急与救护预案,迅捷施救,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三)优化实习教师队伍建设

采取多种措施建设高质量的综合实习指导团队,提高实习教学的质量。

一是各院(系)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中青年教师实习教学能力培训,首次指导教学实习的青年教师必须要有在一线实地(实习场站)实践锻炼的经历。

二是要求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均应从事一定任务的教学实习指导工作,并纳入聘期考核要求。

三是各院(系)根据教学实习工作实际,聘请校外名师、企事业单位专家担任兼职实习指导教师,逐步建立其由企事业单位专家(技术人员)、实习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管理人员)等构成的综合教学实习指导团队,协作指导综合化教学实习,切实提高实习质量。

(四)加强实习基地条件建设

学校对各类教学实习场站和实习基地采取项目管理方式加强条件建设,不断完善实习场所的育人功能。

一是充分发挥国家教学试验示范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优化实验室建设,强化教学实习实验的标准化运行与管理。

二是与科研及科技推广部门分工协作,充分挖掘产学研基地和科技试验示范场站的教育教学资源,完善实习场所的教学设施,明确实习实践教学职责和任务,提升育人功能。

三是规范现有29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基地教学档案和信息化管理,定期开展教学交流,充分满足“双创”人才培养需求。

四是狠抓教学实习质量标准建设。各专业均要依据培养要求,组织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实习质量标准,配套编写实习教材,有效指导教学实习工作。

(五)完善教学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规范管理体制,建立与完善教学实习评价体系,切实提高教学实习质量。

一是规范教学实习环节管理。各院(系)要根据专业实习内容、实习场站和基地接纳能力,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落实计划、大纲、指导教师和考核等各个实践环节,提高实习平台利用率,保证实习效果。

二是加强教学实习报告及毕业论文(设计)的考核和评价。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设计)是反映实习质量的重要依据,各院(系)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设计)的考核,强化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学生实习质量。

三是建立健全教学实习监控体系。完善教学质量检查制度,加强教学实习过程的动态监控,采取跟踪检查、指导教师评定和实习单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实习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组织实习督导检查门数不低于当年开设实习课程的30%。重点检查教学实习任务是否能按照实习计划完成,指导教师配备是否到位、实习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以及实习安全等问题。

五、进度安排

2017~2018年,完成校内外各类教学实习基地和场所的规范化建设,完成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制订,在教学实习的协同管理机制上有所突破。

2019~2020年,初步构建校、院(系)、企、所协同管理的教学实习长效机制,形成学校教育与社会力量参与的合作育人协同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综合实习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取得重要成果。

六、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加强教学实习各类管理细则,保障实习工作顺利开展。各学院(系)要结合教学实习工作实际,制订大学生实习实践教学管理细则、计划和应急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全面保障教学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经费保障

学校根据各院(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计划,足额核算实习经费,严格项目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各学院严格执行教学预算,用足用好教学实习经费,提高经费执行效率,确保教学实习高质量完成。

(三)加强考核评价

严格落实各专业实习计划,加强对各院(系)专业实习教学各项工作的考核督导,将教学实习的安全保障、执行效率和教学质量作为学院年度教学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