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快速通道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2-09-12     浏览次数:

     

在杨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刘延东

(2012年7月12日)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刚刚闭幕之际,我们召开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杨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国务院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国函[2010]2号)三个文件精神,总结杨凌示范区建设15年成就和经验,分析形势,部署任务,推动示范区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7月6日至7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进行动员部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分析了国内外经济科技形势,提出了“六个进一步”的要求,即进一步推动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明确了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使企业真正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重点任务,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的重大政策。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央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坚定决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准确把握总体部署和任务要求,把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性国家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我曾两次来杨凌,对杨凌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这次来又有新的感受。昨天,我们考察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现代农业创新园等。所到之处,都呈现出农业科技创新创业的新气象,展示了科技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成效,看后令人十分振奋。刚才,娄勤俭、张来武同志分别代表领导小组总结了杨凌示范区建设的成绩,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的思路和措施。赵乐际同志围绕陕西省进一步支持办好杨凌示范区作了发言,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也从各自职责出发,谈了具体意见和建议。大家讲的都很好,听后深受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杨凌示范区建设15年来取得可喜成绩

  杨凌是东方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4000多年以前,中华民族就在这里开创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先河。新中国成立以来,杨凌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科教基地,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杨凌的建设,注重发挥杨凌的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示范优势。1997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了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农业领域唯一的国家高新区。15年来,国家就支持杨凌示范区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也都强调要继续办好杨凌示范区。中央领导同志十分关心杨凌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先后有十五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到杨凌视察,作出重要指示,为杨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领导小组和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下,杨凌示范区牢记使命、锐意改革,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取得了建设和发展的显著成就。

  一是科教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15年前杨凌有两所大学、3所中专。5家农业科研院所,分别隶属农业部、水利部、农业部、中科院和陕西省,科教资源分散,产学研难以实现有机结合。杨凌示范区成立后,率先在科教体制改革方面发展试点,2所大学和5个院所合并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所中专合并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教育和科研单位的实质性融合,有效解决了农科教、产学研相互脱节和条块分割的问题,促进了科教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了明显的集聚效应。通过多年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跻身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之列,国家级重点学科由一个增加到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由15个增加到25个,在校学生人数增加了3倍,15年为全国输送了10多万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已成为全国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也进入国家首批28所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成为西北重要的农业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杨凌的探索和实践,为深化我国科教体制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作出了重要示范。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大福提升。经过15年建设和发展,杨凌示范区已经建成了3个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和一大批省部级科研平台,引进了300多名高层次人才,其中入选“人才项目专家”7人。在作物品种选育、旱区节水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97项,授权专利1000多项,培育出了上百个农作物新品种,累计推广18亿亩,产生了显著地经济社会效益。这些都有力支撑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新型农技推广服务成效卓著。如何把农业技术输送到农民手中,推广模式至关重要。这些年,杨凌示范区在不断完善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这一重要推广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新模式,先后建立高校与政府结合的专家大院模式、以大学为主体的示范基地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链推广模式、以现代媒体应用为主的信息化推广模式,还深入组织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通过这些探索性、开创性的工作,使农科教、产学研用结合更加紧密,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杨凌农高会已经连续举办18届,成为深受广大农民喜爱的农业科技盛会。专家大院和示范基地推广模式拓展到全国16个省区,建立各类示范推广基地200多个。随着新型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的不断发展,杨凌示范区农技推广面积已达到每年3500多万亩,效益达90多亿元。

  四是现代农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是运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农业。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优势,积极探索现代农业新模式、新机制,取得了重要进展。杨凌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依托,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创新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组建了3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建成了一批含量高的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培育了一批“三产融合”的龙头企业;促进了农民增收,近三年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居陕西省第一,2011年达到9000多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00多元,比陕西省高4000多元。可以说,杨凌示范区已经形成了“科技支撑、金融保障、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雏形,成为“看得见、学得会、带得走、用得上”的一个典型,为全国做出了示范和榜样。

  五是创新创业环境显著改善。杨凌示范区始终把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围绕强化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构建了科教结合、协同创新的“校区一体”工作机制。制定推进技术创业、鼓励人才引进、评聘“推广教授”、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等政策措施,形成了创新资源有序流动,高效集聚的良好格局。积极营造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开展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杨凌已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把“生态、园林、田园”特色融为一体,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发展、城镇与田园村庄和谐相融的新型城市形态。昔日的西北“农科乡”,已经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功能较为齐备、设施较为完善的农科新城,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国家卫生区和国家生态示范区,为稳定和吸引人才,加快科技创新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可以说,杨凌示范区建设发展的15年,是科教资源大整合、创新能力大提升、科技成果大涌现的15年;是推广模式不断创新、示范效应不断扩大、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的15年;是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发展欣欣向荣的15年。杨凌已初步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高地,正在成为支撑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最可宝贵的是,杨凌探索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体制,探索了不断适应农村发展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机制,探索了我国农业特别是西北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模式,充分彰显了杨凌在改革示范方面的特殊价值和重要贡献。

  15年建设成就来之不易,凝结着中央的关心、各部门的支持和陕西省同志们的智慧和汗水。历届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深入谋划,积极推动杨凌示范区建设;各有关部委从政策、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给予示范区大力支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借此机会,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杨凌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就表示热烈祝贺,向关心支持示范区发展的各有关方面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杨凌示范区广大干部群众和科技教育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在杨凌示范区建设15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很好的做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始终坚持创新,不断深化农科教体制改革,促进农业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机对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二是始终坚持城乡统筹,把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三是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发扬扎根基层、献身农业、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和科教工作者的创新创业热情,迎难而上、埋头苦干,奋力推动示范区建设和发展。四是始终坚持省部共建,充分发挥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调动中央部门和陕西省两个积极性,形成各方联动的强大合力,共同推进杨凌示范区建设。这些经验弥足珍贵,体现了我们对杨凌示范区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

  二、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办好杨凌示范区的信心和决心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杨凌示范区发展始终置身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置身于支撑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中。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杨凌示范区建设所处的环境,与以前相比又有了新的变化,需要我们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杨凌示范区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全球已进入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许多国家纷纷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和创新战略,力图依靠科技创新重振实体经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国际上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竞争日益激烈,我们面临着发达国家蓄势占优、封锁挤压和发展中国家追赶比拼的双重挑战。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根本在科技创新。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入了由注重“量的积累”向“量质并重”转变的重要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的层次和内涵,切实改变我国产业总体上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状况,更加需要科技创新,更加需要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杨凌示范区作为国家级农业高新区,是我国科技创新特别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中,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

  (二)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杨凌示范区建设提出了新任务。当今世界,粮食安全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阶段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及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但从各方面情况来看,今后持续保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一方面,全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质量安全要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耕地和水资源紧缺,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青壮年劳动力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突出,气候变化影响加深,农业稳定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破解这些难题,确保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科技进步,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挖掘潜力。在广度方面,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拥有大量的盐碱地、荒滩地等后备耕地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通过科技改良土壤,使更多的荒地变成良田,对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保障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深度方面,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整体上不断提高,但仍然有大量的中低产田,迫切需要突破良种培育、抗旱节水等关键技术,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提高土地产出水平。杨凌示范区长期致力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研发,具有良好基础和明显优势,理应在依靠科技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更大作为。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对杨凌示范区发展提出了新课题。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增强。面向未来,中央确定了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为此,需要有符合中国国情、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提供保障。今年中央6号文件已经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包括杨凌示范区在内的国家高新区,本身就是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经济结合的重要成果,在下一步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更应该勇于探索、先行先试,当好排头兵,为全国科技体制改革作出新贡献。

  (四)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杨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新机遇。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西部大开发取得重大进展。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进一步倾斜。这有利于包括杨凌在内的西部地区加快释放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国务院同意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杨凌示范区为依托,建设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这为杨凌示范区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努力开创杨凌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新局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杨凌示范区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有关决策部署,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灵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突出重点、全力推进,早日将杨凌示范区建设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农村科技创业推广服务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的重要基地、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以贯彻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6号文件为契机,着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从2004年起中央1号文件连续9年聚焦“三农”问题,从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农业发展连续多年保持了强劲势头。特别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的以农业科技创新为主题的中央文件。文件提出了“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的重要论断,明确了“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指明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出台了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央6号文件也专门就构建适应农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体系、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的机制等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杨凌示范区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6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立足我国国情农情,以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为重点,在良种培育、节水灌溉、农机装备等应用技术领域和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尽快取得一批重大技术成果,力争在世界旱作农业科技领域占有重要位置。这里我特别强调的是,种业是一个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要把种业创新摆在农业科技创新的突出位置,把立足国内创新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结合起来,集聚优势力量加强创新,务求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要着眼长远,大力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在抗旱机理、旱区生态修复等方面突破一批重大理论和方法,增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

  第二,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探索完善新型农业科技体系。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而这必须依靠高效、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支撑和保障。杨凌示范区在这方面已经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遵循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律,按照公益性推广、社会化创业、多元化服务“三位一体”的思路,加大改革力度,建立有特色、易推广、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推广应用农民急需、技术发展成熟的先进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一要强化基层公益性推广服务,完善以高新、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推广模式,充分发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的作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咨询服务。二要加强组织模式创新,积极发展社会化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组织,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支持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现代农业技术服务,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杨凌作为国家级农业示范区,不仅要成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示范区,也要成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希望杨凌率先探索现代工业化的农业经营体制和组织模式,使农业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根据生产特点、经营品种、装备水平和市场状况的不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多渠道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不断提升,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三要创新科技服务手段,搭建“三网融合”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通道,发挥好杨凌远程农业科技服务信息平台、农林卫视等载体的作用,全面提升农业科技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四要注重培训农村实用人才,造就更多懂技术、会管理、能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第三,以促进农科教、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为重点,不断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杨凌示范区只有在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才能在发展上实现新跨越。要按照今年中央6号文件要求,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一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引导各方面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企业服务,努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带动大、示范效应好的科技型涉农企业。二要加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发挥杨凌示范区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用互动合作,有效整合农业相关科技资源,形成学科交叉、区域联合、资源共享的农业科技创新格局和交流平台,凝聚合力,典型示范,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三要完善农业科技评价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鼓励科技人员走向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解决农业发展中最急需、最紧迫的技术需求,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

  第四,以“引进来、走出去”为途径,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是快速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杨凌示范区作为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重要品牌,要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和更加开阔的视野,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一要加大国际农业创新资源“引进来”力度,加强与美国、加拿大等农业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引进农业先进技术和品种,开展高端人才培训与交流,引进农业跨国公司在杨凌设立研发机构、发展现代农业。二要加快农业科技“走出去”步伐,鼓励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到海外建立合作基地、推广先进技术,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国家援外项目,为促进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三要加强国际合作平台建设,继续办好杨凌农高会、国际合作周、现代农业高端论坛等活动,建好国际合作产业园、中美农业科技联合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基地,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水平。

  办好杨凌示范区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有关方面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念、团结协作,推动杨凌示范区加快发展。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继续坚持“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原则,集成各方资源和力量,保证重大问题的集中决策和议定事项的积极落实。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对杨凌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试点、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陕西省要把示范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组织协调,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杨凌示范区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最大程度的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着力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力争取得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更大成绩。这次会上杨凌提出的请求支持事项各部门都做出了积极回应,下一步要加强对接,细化措施,抓好落实。

  让我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抓紧机遇,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开创杨凌示范区更加美好的未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