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学生天地

【暑期社会实践(三)】在北纬34°遇见热带火龙果

来源:园艺学院“棚程万里”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团   作者:陈心毅 马桂花 任小莹/文 宁明阳 陈心毅/图   发布日期:2025-07-29     浏览次数:

     

7月24日至27日,园艺学院“棚程万里”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团深入陕西省杨凌示范区青皮她园火龙果种植基地,开展科技助农社会实践。

南果北种:科技赋能创奇迹

在基地的智慧大棚里,“火龙果仅生长于热带”的固有认知被彻底颠覆——新双色、红水晶等20余个品种的火龙果,在北纬34°的北方土壤中展现出蓬勃生机。深紫色的“女魔头”、红白相间的“新双色”、金黄的“以色列黄龙”等各种火龙果长势旺盛……据了解,该基地凭借拱棚双膜、智能灌溉等10项专利技术,将火龙果亩产值提升至10万元,成功把“红果果”打造成了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果”。

1.jpg

实践体验:从采摘到分拣的精细之旅

实践团成员们化身“采果匠”和“分拣员”,技术员在一旁耐心讲解采摘要诀:“要轻托慢剪,留一截果柄以保持新鲜。”成员们按照技术要领,轻剪果蒂、分筐运送。每一次小心翼翼的托举,都是对现代农业精细化管理的生动体验。

2.jpg

在分拣包装环节,成员们将果实按品种、大小进行精细分拣。运用果径测量仪科学分级,参与包装和装箱,亲身体验了现代农业的标准化与品牌化运作。负责人王艳提到,“这些鲜果将通过冷链物流快速送达全国,让全国各地消费者都能及时吃上新鲜的水果”,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现代科技如何保障“从枝头到餐桌”的新鲜与高效。

3.jpg

直播助农: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添彩

“家人们看这里!这款‘新双色’火龙果切开后红白分明,一口能吃出两种口感!” 实践团走进直播间当起了助农主播,手持新品种热情洋溢地向网友们介绍品种特点、种植技术和基地现况。直播间气氛热烈,点赞数飙升,“西农学子真棒!”、“为助农青年点赞!”等暖心评论不断刷屏。这场直播不仅有效推广了杨凌特色农产品,更成为连接校园与乡村、展现当代大学生知农爱农情怀的生动窗口,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好评。

直播助农1.jpg

直播助农2.jpg

青春担当:用行动践行兴农梦想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青皮她园深度合作,将拱棚双膜、三膜种植模式、节水灌溉系统等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些突破不仅是北纬34°的甜蜜奇迹,也是西农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更是校地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科技转化的缩影。

此次实践让成员们对“解民生之多艰”有了切肤之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了科技兴农的巨大潜力和产业价值,增强了未来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未来,实践团将带着本次收获与思考,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西农人“强农兴农”的青春担当。

编辑:李双越     终审:胡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