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学生天地

【暑期社会实践(二)】以园艺为笔,绘就非遗与自然的育人画卷

来源:园艺学院赴合阳县实践团   作者:汪选遥/文 罗亦如/图   发布日期:2025-07-29     浏览次数:

     

7月24日,渭南市合阳县金峪镇的乡村教室里暖意融融,园艺学院“青春法育·教育兴乡”沿黄学子基层治理实践团在此开展园艺特色支教课程,通过植物拓印、植物鉴赏与茶文化的多元内容,为当地孩子们送上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自然课堂”。

植物拓印课,支教成员以“非遗传承”为切入点,从拓印技艺的历史渊源,现代服饰设计、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等展开详细讲授。实践环节,孩子们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创作,三叶草、紫薇叶、月季花瓣等,成为了孩子们手里的天然“颜料”。支教成员们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将植物固定在帆布袋上,再借用尺子等工具轻轻敲打。随着“咚咚”的轻响,原本素净的布袋上渐渐浮现出深浅不一的绿意与花色,一个个精美又有创意的作品在孩子们手中被创作出来,在互相展示中,欢声笑语洒满教室。

图1 植物拓印课堂.jpg

植物鉴赏课,室外庭院回荡着支教成员们的知识讲解声。“这丛带刺的花,它的花瓣边缘有细小的锯齿,叶片是奇数羽状复叶——这是玫瑰花;旁边这株花期更长、刺更少的,是它的‘近亲’月季花。”孩子们认真观察,有的轻轻触摸叶片感受质地,有的拿出本子画出植物的形态,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孩子们不仅认识了十余种植物,更对园艺学科中“观察与呵护”的理念有了直观理解。

图2 植物鉴赏课堂.jpg

茶文化课,支教成员通过课件讲解、视频放映等形式,带领孩子们穿越时空感受茶文化。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的传说,到唐宋时期茶马古道的繁荣,再到现代茶产业的发展。从绿茶的清新、红茶的醇厚,到乌龙茶的甘洌,一张张图片、一段段影像,孩子们置身于茶香氤氲的历史长河中,茶文化的种子也悄悄地开始发芽。

图3 茶文化课堂.jpg

“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喜欢学的内容,是我们这次支教的初心。”支教团成员张焱昱表示,园艺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连接自然与生活的桥梁。此次特色课程的开展,既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种子。接下来,支教团将继续结合专业优势,为乡村教育注入更多园艺特色活力,让青春力量在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

编辑:李双越     终审:胡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