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学生天地

【暑期社会实践(三十二)】“国菜”飘香,“棚”荜生辉

来源:学生工作办公室   作者:蒋林峰   发布日期:2023-08-16     浏览次数:

     

2016年,泸西蔬菜因其高端的品质,成为G20专供菜而“一夜成名”,但泸西县也是的南菜北调、西菜东调的“菜篮子”,其设施蔬菜享誉全球。8月6日-8月7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观察团到泸西县进行走访调研,探索泸西县设施农业迅速发展背后的“棚”举。

走访种植农户,体会“棚”之温暖。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直接受益者,大棚的温暖只有农户感受最深。为了解大棚种植在农户心目中的“地位”,观察团前往金马镇新苗村,跟随村民谢富永走访多名当地农户。在走访过程中村民谢富永感慨道:“自2016年起,大棚种植在新苗村发展迅速,有不少外地商户在此地租地种植,也有不少农户用自己仅有的几亩田搭建大棚”。据种植大户孔兴说,每过一段时间,他都要到州农管校去接受培训,从基本病害、设施使用注意事项到高端温室参观。同时每每遇到困难,他都会向当地农科所寻求帮助。在深入考察、走访调研后,观察团发现,政策的引领、农科所的帮扶、农民意愿的高涨是设施农业能在新苗村规模化、产业化的三个重要因素。

1.jpg

走进设施企业,感受“棚”之生机。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体和突破口。在设施农业企业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真切地看到设施农业的盎然生机。在绿峨村主任张疑的带领下,观察团走进午街铺镇绿峨村委会番茄种植基地。村主任张疑从项目概况、运营模式、种植技术、项目效益四方面向观察团介绍了基地。作为县级重点项目,“村党总支+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发展模式,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夯实绿峨村发展的基础,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能推进番茄种植产业向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起到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项目建成后将带动约800余人就近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合作期内村集体收益将用于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有助于实现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2.jpg

走入基层组织,体悟“棚”之活力。政府是乡村振兴的总抓手,在深入走访和调研过程中,无论农户还是企业,无不提及政府的帮扶和引领。为深入探索泸西县设施农业的现状,观察团走入舞街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采访了张宏斌主任。“我所作为一个对接科研院所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在推广科研院所的最新成果的同时,又反应和帮扶农户的困惑,”张宏斌主任说道。张宏斌扎根基层三十余年,泸西农业常以“农汇天下”来向观察团成员强调农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张宏斌正带领着舞街铺镇大棚种植蔬菜、花卉、中草药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3.jpg

好山好水,绘就最美泸西“蔬”情画意;人美情美,造就高原“棚”程万里。泸西县政府不满足于现状,面对未知而努力探索,鼓励农户积极劳动、提高生产;农户自力更生,积极向上,向设施农业求幸福。每每结束调研,“学得真本领,回到家乡来,促进新发展”之类得话总会萦绕于耳。观察团深感西农学子“读书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帮助家乡摆脱贫困”。


编辑:卞井春     终审:王国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