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8月6日,园艺学院赴河北园艺产业调研队赴张家口、唐山、沧州、邯郸、石家庄五地开展实地调研,深入田间地头与乡村一线,以专业知识赋能地方特色园艺产业升级,践行乡村振兴使命。
在张北县郝家营乡对口淖村,调研队与村干部、种植户展开交流,实地考察白菜、西葫芦、西兰花等特色作物的种植环境及管理模式。针对当地灌溉效率低、病虫害防治技术滞后等问题,队员们结合土壤分析与气候数据,提出优化灌溉系统、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等可行性建议,并建立技术需求清单,为后续产学研合作奠定基础。
玉田县作为“中国大白菜之乡”,其包尖白菜以脆嫩多汁、耐储运闻名。调研队走访十五里铺村,聆听村支书讲述玉田白菜的百年种植史,并深入田间学习品种选育、轮作技术等核心经验。队员围绕“如何提升品牌附加值”展开探讨,建议通过地理标志认证、电商直播等途径拓宽销路,助力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在沧州冬枣种植基地,调研队系统梳理了冬枣产业的种植规模、品种改良及市场运营模式。通过分析亩产收益、病虫害防治体系及冷链物流现状,队员们提出强化盐碱地生态优势、开发冬枣深加工产品(如果干、果酒)等建议,为延伸产业链、提高抗风险能力提供新思路。
武安市东寺庄村的万乐生态采摘园集桃、番茄、黄瓜种植与休闲观光于一体。调研队详细考察园区规划、作物管理及经济效益,发现其通过“订单农业+农超对接”模式实现稳定盈利。针对设施农业成本高、技术门槛等问题,队员们建议引入智慧农业设备,优化种植结构,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
在邯郸市大名县蔬菜种植常年稳定在20万亩,其中大蒜种植超12万亩,年产蒜头超16万吨,调研队走访龙王庙镇赵站前街村,与村支书亲切交流,系统梳理当地园艺产业规模,提出完善产业链条,强化品牌建设的建议,助力实现园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石家庄市赵县的雪花梨产业规模显著,种植面积达25万亩,产业形成多元发展格局,除鲜梨通过30家出口企业远销海外、2024年出口额约5亿元外,还开发出秋梨膏、梨酒等衍生产品,其中古法梨膏售价超百元/斤,全县梨果产业年产值达30亿元,“赵县雪花梨”品牌价值达18.6亿元,获评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在河北乐植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调研队队员通过与公司负责人交流得知虽然赵县雪花梨有一定知名度,但品牌影响力仍需提升。市场上存在品牌杂乱、假冒产品等现象,影响了赵县雪花梨的整体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后续应加强品牌规划与管理,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品牌声誉,进一步拓展市场。
此次实践不仅让调研团队成员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助农实效,更搭建起高校服务乡村的桥梁。未来,调研团队将持续跟进调研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