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学生天地

【暑期社会实践(十一)】解码安塞设施蔬菜产业:从黄土坡到产业链的振兴密码

来源:园艺学院赴延安水肥管理技术调研服务队   作者:周宏烨/文 陈芝美/图   发布日期:2025-08-07     浏览次数:

     

7月下旬,园艺学院赴延安水肥管理技术调研服务队奔赴延安安塞区,开启一场聚焦设施蔬菜产业的深度调研。从产业示范园里的技术攻关,到田间大棚的菜农故事,再到产业链上的企业探索,解码安塞设施蔬菜如何在黄土高原上“种”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产业示范园:科技为笔,绘就发展蓝图


1.jpg

调研首站,团队踏入安塞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园。这片承载着科研与产业融合使命的园区,正成为产业发展的“技术引擎”。在园区技术员的讲解中,队员们了解到,安塞区立足黄土高原气候特点,聚焦“三改一提”关键技术,创新“九五”式棚型结构,让大棚建设更适配本地环境。目前,这种棚型占比超92%,还在全市推广 。

标准化生产体系里,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等6项技术落地,5大类蔬菜生产规程完善,农药化肥“双减”行动与质量追溯制度并行,守护着“从产地到餐桌”的安全。而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同样亮眼,自动卷帘、新型保温被等技术全覆盖,旋耕机等设备利用率超95%,轨道运输车、自动温控设备广泛应用,让大棚生产更智能、更高效,为产业规模化发展筑牢根基。

田间大棚:菜农为墨,书写增收故事


2.jpg

离开示范园,团队深入枣湾村等乡镇的蔬菜种植村。钻进日光温室,菜农们热情分享“政策 + 技术 + 劳动”的增收秘诀。在政策扶持下,新建大棚有补贴、旧棚改造能扶持,让农户敢投钱、愿干事。技术培训跟着季节走,从品种选种到病虫害防治,专家手把手教,“安塞茄王”“宋庄小瓜”等品牌越叫越响,销路越拓越宽 。

调研中,队员们细致梳理种植规模、品类产量、销售渠道等信息,也关注到农户对市场信息、技术更新的需求。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里,菜农们盼着试验站多送技术、企业多拓销路,这些声音,成为团队调研的“指南针”——产业发展,终究要让农民得实惠、能受益。

产业链条:企业为纸,铺就振兴之路


3.jpg

产业要长远,链条得拉长。团队走访当地龙头企业时发现,安塞设施蔬菜早已跳出“种菜卖菜”的单一模式。在智能化分拣车间,蔬菜清洗、分级、包装流水线高效运转,企业借着“安塞优选”区域公用品牌,把“塞北鼓乡”“鼓乡菜圃”等7个商标推向市场,“安塞茄王”在西安、武汉等地成了“香饽饽”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里,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牵着农户。订单农业让菜农不愁卖,标准化种植让品质有保障,品牌化运营让价格能提升。

这场实践活动让青春在乡土中深深扎根,团队成员将知识和汗水播撒在乡村大地上,以个人理想追求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为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风采。

4.jpg


编辑:李双越     终审:胡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