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学生天地

创新建立在有扎实知识的基础上

来源:赴白水试验示范站志愿服务队   作者:商红艳       发布日期:2013-09-04     浏览次数:

     

  梅立新,男,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果树系,中国园艺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核桃,扁桃等果树的栽培研究和示范推广。2005年参加苹果试验站建设、苹果砧木研究和白水县苹果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曾任白水综合试验站站长。

  矮化砧:变不可能为可能

  矮化砧木已在世界苹果生产中广为应用,中国从50年代就开始对矮花砧进行研究,梅老师介绍说,目前,中国的矮化砧木种植的范围已经很广,旱区矮化砧木面积已达到了百分之十三左右。矮化砧主要有稳定性好,管理容易,有机物容易形成积累,形成的果实品质较好,单位面积产量高等四方面的优势

  梅老师还提到,由于国内生态区种类多,各地适应生长的矮化苹果种类也不一样,1973年,吉林省农科院果树所利用西伯利亚酸苹果、美国酸苹果,与M系进行杂交播种培育而成的抗寒苹果矮化砧GM-256,改变了以往东北种不出大苹果的说法,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梅老师还指出,M26是目前在国内适应范围最广的品种,白水基本也都是种的这个品种。

  借“榜样”的力量,助科技前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科技方面,要想增加百姓的收入,实现科技到生产力的转变,技术推广就显得尤为重要。梅老师从05年就致力于苹果技术的推广工作,期间,梅老师也遇到了很多难题。苹果种植平均面积少,较分散,组织难度大,农村的妇女和老人较多,劳动力不足,技术实施不到位等都会使农业技术推广陷入困境。梅老师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果农存在的核心问题––收益,只有让苹果产业的收益提高了,让果农挣钱了,果农才会愿意继续种苹果,甚至回来种苹果。示范园就发挥了“榜样”的力量,让果农看到了希望,在技术推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农业示范园多为科技示范园,是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当果农们看到了示范园的产量,感到了果业种植的巨大潜力,果农们才会主动学习示范园里所应用的技术,接受新知识,这样,技术推广工作才能做好。

  学好做人,努力创新

  梅老师还与笔者分享了他高中和大学本科时候的一段经历,刚上高中时,由于师资力量很薄弱,学生听课难度很大,有很多同学都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此时,梅老师也想放弃学业,但是,他想到了他的理想,他的父母,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刚好此时他有一个去县里上高中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他成功的考入了这所高中,并且在里面认真学习,谦虚务实,高考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为了我们的校友。

  老师开玩笑说上大学就是混吃混喝的,在家里吃不饱,在学校还能吃喝上几顿饱饭,他刚开始的时候对读书也没什么感觉,但是上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觉得学习是很有意义,很有趣的一件事情,老师说也许他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活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梅老师说学习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青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创新是建立在有足够知识的基础基础上的,只有抓紧学习才有望创新,一展宏图。还有,不管在哪里工作,从事的是什么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做人,要懂礼数,这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并且,最好有一种能让领导赏识,同事称赞的本领,这样,路就会好走很多。

  梅老师说学农是很艰苦的一件事情,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就更不容易了,鼓励我们要坚持不懈,不抛弃,不放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农业中国梦”,在祖国的广大田野上实现自己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