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快速通道

园艺学院举办 “Bridging drought experiment and modelling”报告

来源:   作者:李雪薇   发布日期:2019-05-10     浏览次数:

     

  5月9日下午,来自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的周双喜研究员为园艺学院师生做了题为“Bridging drought experiment and modelling”的学术报告。

  报告主要介绍了干旱条件下,具有不同抗旱性的树木如何应对胁迫条件。报告指出,植物在干旱环境下的光合作用受到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的共同制约。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和复杂的数学计算建立了干旱和模型之间的联系。建立的模型里将气孔导度和光合作用之间的斜率作为气孔因素的衡量指标,同时将叶肉导度,最大羧化效率和最大电子传输效率共同作为衡量非气孔因素的指标。实验证明干旱引发的Rubisco活性和RuBP再生能力降低与气孔导度和叶肉导度的降低趋势一致。通过对植物进行长期的干旱锻炼,可以显著的提高植物对干旱的适应能力。抗旱树种的叶片形态促使其在少雨的环境中可以持续的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进而保持一定的生长量。周博士的报告引发了到场师生的强烈兴趣,会后大家就园艺植物抗旱的生理指标,干旱处理的土壤水势,叶片水势等问题向周老师请教,周博士也耐心的给予了同学们相关指导。

  

  周双喜博士做报告

  周双喜博士,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终身科学家,研究方向为树木生理生态与模型。2015年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主要探讨不同功能型物种的气体交换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及其在大尺度植被模型中的应用。之后在澳大利亚科学与工业组织(CSIRO)进行了3年的博士后研究,重点探讨植物根系生理生态。在Ecology, Annals of Botany, Biogeosciences, Tree Physiology,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2013年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上发表的文章已被引用96次。担任国际根系研究学会(ISRR)会员和新西兰皇家学会霍克斯湾分会委员会委员。

编辑:0     终审:0